旅游策划
涪陵“和合”概念研究
一.“和合”概念的提出
“和合”概念的提出既是基于场地自身之特点,又是对涪陵地方文化的提炼。
1.场地之“和合”
场地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另外,场地还是涪陵老城区的中轴线,是两侧城市片区冲突交融最为强烈的地方,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场地具有“和合”特点。
2.涪陵文化中之“和合”
涪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要以四大特色文化为主,即巴文化、易文化、水文文化、榨菜文化。
一方面上述四种文化都包含“和合”思想,例如巴人尚巫信鬼,崇拜、尊重和顺应自然,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巴人和巴文化,其本身就是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混合体,并随着华夏民族的一体化,最终被融入到多元的华夏文化之中。易文化则以“和合”精神为核心,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观念。
另一方面,涪陵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性,体现出“和合”理念。尤其是巴文化、水文文化、榨菜文化等各文化都融入了易文化中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而涪陵的水文文化、榨菜文化也与其古老的巴文化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涪陵各主要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和合”关系。
三.“和合”的具体含义
“和合”两字连用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中华文化精髓,《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合所透视的是一个多元融突、相象氤氲、生命萌发、智能创新的人文价值的多元价值世界。
四.“和合”理念的运用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涪陵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本场地的设计中应抓住“和合”这一精神核心,根植于场地记忆,衍生创新场地景观,最终达到空间的融合,营造出和合的场所气氛,建立空间、建筑、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易传》把天地万物视为“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生生和合体,这个“和实生物”模式是:冲突(天地、阴阳、乾坤、刚柔、男女)→融合(氤氲、构精)→化生万物。
同样,场地设计中运用“和合”理念,可遵循同样的模式,即“冲突——和合——新生事物” 模式。
1.冲突点挖掘
(1)原有城市肌理与与新建建筑尺度的冲突
(2)现状高差较大台地与市民对平地强烈渴求的冲突
(3)城市更新与人文关怀的冲突(城市记忆的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等)
(4)不同利益群体对用地的争夺
2.“和合”理念贯穿
(1)根植于场地记忆,衍生新景观(设计切入点)
(2)空间的融合。包括广场空间与建筑、地形、文化的融合,以及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续与融合。(设计最终表现)
(2)营造和合的场所与气氛,达到空间、建筑与人的和谐(设计最终目标)。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和合”理念,正视、解决、协调各冲突点,最终生成的场地景观,将是一个最适宜于该场地的优秀景观。